招标频道 [切换分站]
招标网服务号 微信公众平台
招标网APP 中招APP下载
招标网 > 招标采购 > 变更公告 > “坚守初心、奋勇争先”主题展馆及“胶东抗战第一枪”群英馆装修及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变更公告

“坚守初心、奋勇争先”主题展馆及“胶东抗战第一枪”群英馆装修及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变更公告

2019-05-11 山东省烟台市
收藏
打印
全屏
用手机查看

扫描到手机,信息随时看

用微信扫一扫功能即可

将此内容分享给朋友

  • 以下内容,仅对会员开放。如需查看详细内容,请先【注册】成为会员。
  • 已注册会员请【登录】后查看。
  • 更多详情,请查看【会员服务列表】
  • 如果您需要解决登录及其他问题,请您拨打客服热线:400-633-1888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2019年05月11日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 【正式会员“登录”后可浏览】
正文内容

·公告摘要:

采购业主*******于2019年05月11日在招标网发布招标变更公告:“坚守初心、奋勇争先”主题展馆及“胶东抗战第一枪”群英馆装修及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变更公告。请各有关单位及时调整投标等相关工作,以免错失商业机会。

*** 部分为隐藏内容,查看详细信息请

·部分信息内容如下:

“坚守初心、奋勇争先”主题展馆及“胶东抗战第一枪”群英馆装修及展陈设计施工一体化变更公告
胶东抗战第一枪群英馆 展陈大纲 序厅枪魂 第一部分雷神枪声 *.*惊天动地第一枪 *.*叱咤风云英雄榜 第二部分战火浴血 *.*我以我血荐轩辕 *.*历经磨难志愈坚 *.*枪林弹雨赴征程 第三部分使命在肩 *.*保家卫国再出征 *.*鞠躬尽瘁谱新篇 *.*半生治水为人民 第四部分初心永恒 *.*勤俭清廉传家风 *.*一息尚存济苍生 尾厅英雄永生 序厅 ★★★展项:枪魂 展项提示:综合运用声光电、雕塑等艺术化表现手段,展示**名战斗英雄形象和打出第一枪的概念,突出贯穿战斗英雄一生的精神指引:信仰、忠诚、担当、奉献,形成*-*分钟一个周期的动态展示效果。 第一部分雷神枪声 (综述)什么是英雄?英雄是救苍生于危难的人,英雄是甘于奉献自己一切的人。苦难而又辉煌的中华大地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缺少英雄。英雄,是中华民族烙在精神中的图腾!昆嵛巍巍,黄海滔滔,狼烟滚滚,旌旗猎猎。当国家和民族又一次陷入危难之际,在这古老的胶东土地上,在那肃穆的雷神庙中,一个英雄群体开启了他们一生的奉献之路。 *.*惊天动地第一枪 *.*.*(文字)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日子,这是一场永载史册的战斗。****年*月**日,**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在**城南的雷神庙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毙伤日寇**余人,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战的第一枪。 *.*.*(★★★展项)雷神庙战斗,综合运用雕塑、全景画、VR等技术,配合声光电设施,还原雷神庙战斗全过程。并且能让观众有互动体验,身临其境体验雷神庙战斗。 雷神庙遗址简介 雷神庙建于明崇祯七年(****)。是年,***大旱,知州饶登率大小官员去城南八里金**祈雨,归途中经过范园,适逢电闪雷鸣,暴雨大作,认为是雷神显灵,于是便在此建起雷祖殿,俗称雷神庙,有庙堂三间,内塑雷神、雨神、闪神等神像,香火供奉。庙门外正中悬“玉柩宝殿”匾,西悬知州饶登书“其应如响”匾,东悬后任知州陈一朋书“位育两间”匾。清康熙年间,西邻范园中的玄都宫坍塌,遂于雷神庙东侧重建,易名为三清殿,雷神庙反宾为主,使三清殿附属于己,将西院(范园)划入庙产。 乾隆十五年(****),在京城开茶馆的王贺庄村人王心丹,与一太监亲密,讹传娘娘梦见岳飞要巡视**,于观是,由当时雷神庙的住持沈立志主持在三清殿与雷神庙之统舍苍重间的风道上增建岳王庙一间(又称武穆殿),内塑岳飞岳云、张宪等神像,外悬“至德显忠”匾,并刻有一联:“思二圣之不归,十年中铁骑长驱方期立雪南都耻;指三关其将复,旬日内金牌牒降终恨未清朔漠师。”至此,三清殿、岳王庙、雷神庙连成一体。此后,又陆续建起门厅及东西两厢。到清末,整个庙舍已统称雷神庙。 *.*.*(图表)****城及雷神庙战斗战果统计 *.*.*(照片)布满弹坑的石碑、石础 *.*.*(实物)交战双方武器对比 *.*.*(★★展项)造型墙,雷神庙战斗四大意义:雷神庙战斗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胶东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彰显了共产党人中流砥柱的光辉形象;极大地锤炼了队伍并孕育了一大批英雄群体和英雄模范。 *.*叱咤风云英雄榜 *.*.*(★★★展项)群英谱,采用雕塑与声光电结合的动态展示形式,将**位雷神庙战斗英雄的形象和基本情况予以表现。 ①雕塑固定展示文字: 理琪(****—****),原名游建铎,****年出生在**省***游庄村一个地主家庭。****年在**一所中学里读书。****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取革命导师列宁俄文名字最后两个字的谐音,更名为理琪。****年由党组织派到**从事地下工作。****年由中国共**省委介绍到胶东开展工作,先后担任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和中共胶东临时工委书记。同年**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年**月出狱后,担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同年**月**日,在***领导了天**起义,成立了**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年*月**日,又领导了**起义,成立了胶东军政委员会和第三军司令部,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和第三军司令员。同年*月**日黄昏,他率领第三军第一大队从**崔家口出发,经过一夜急行军,于**日上午攻克**城,活捉伪*长等百余人。下午,在雷神庙与日本海军陆战队展开激战,在战斗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岁。 林一山(****—****),**省*****区泽头镇林村人。****年加入中共产党。****年于**师范大学肄业,曾任中共**师范大学中心支书记。“七•七”事变后,由中共**省委派来胶东组织领导抗日武装工作,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起义和雷神庙战斗。雷神庙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右臂负伤。 宋澄(****—****),又名宋**,**省*****村人。早在**高小上学时加入国民党。****年组织当地农协并领导抗税,把官荒公田分给农民。****年在**省立八中上学时,积极学习新文化知识,秘密阅读马列书籍,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月,受党组织派遣任国民党***党部干事,曾到**中学从事学生运动。****年春到**,在***煤矿从事革命活动,后任**西郊团区委书记****年春,由北方局派到**,任共青团**省特委书记。同年*月被捕,被判刑*年。在**第四监狱时,是狱中党支部成员,主编地下刊物《难友》,参加绝食斗争。****年**月出狱后,回到胶东,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和雷神庙战斗,任第三军第一大队政委,中共胶东特委委员。 孙端夫(****—****),原名孙正谊,**省**崮集乡孙场村人。**岁初中毕业后转入北平**中学,后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参与组织了两次学生运动。****年*月从法学院毕业回到**,被派到**政训处任干事。****年*月由理琪介绍入党,参加了**起义和雷神庙战斗,任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 司绍基(****—****),**省***大桥乡毕庄村人,**岁即离过着流浪生活。****年参加中华族**先锋队,同年**月在**加政训处,被分配在**政训处工作。****年初到**政训处工作,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起义和雷神庙战斗,任第三军第一大队副大队长。 阮志刚(****—****),又名袁时若,****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被破坏后,与组织失掉联系,不久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在校期间,他曾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毕业后,于****年应聘到**公立中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学生下乡宣传抗日救亡,成立了“中华民族**先锋队”**地方队部,并任队长。****年*月,参与组织**起义,并经胶东特委书记理琪介绍,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张玉华(****—****),**省****区**营乡张皮村人。少年时在***立第一小学读书,后在**师范毕业,从事教育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年入伍,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和雷神庙战斗,任三军第一大队一中队指导员。 姜克(****—****),原名姜继盛,登**省*****营乡**营村人。****年于**中学师范班毕业。****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月入伍,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起义和雷神庙战斗,任三军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 赵也民(****—****),**省***人。****年于北平中国大学生物系肄业,先后在**、**等地教学。****年*月参加中华民族**先锋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田野(****—****),原名田百川,**省***高村镇万家庄村人。****年于****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肄业,后在***泽头、**营、城内等学校任教。****年*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宋干卿(****—****),原名宋执栋,化名李洪涛,**省*****乡北寨子后村人。早期在当地领导附近村庄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斗争,****年在胶东“一一•四”暴动中,参与领导了***的暴动。****年任中共***第五区区委书记,同年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后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黄在(****—****),女,**省***人。幼年时代就冲破封建束缚,争得读书的机会,考入**女子师范学院。后在**做教师,和进步同事经常深入工厂,为工人办夜校。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与学生参加领袖黄侃有联系,受到革命影响。在**教学时,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生活教育社取得联系,深受教益。****年“七七”事变后,随家兄到***任教,**月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后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李今辉(****—),女,**省冀*人,曾在**菏泽第五师范学校、**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入伍并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夏来(****—****),女,**省***桥头乡观里东村人。****年在**读书时参加中华民族**先锋队。****年*月参加**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同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胶东部队、中国人民**军**军、**军区、**军区工作。****年*月转业到地方,在高级党校学习并留校工作。后在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中共中央华北局、***橡胶工业公司、化工部橡胶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工作。****年离休。****年病故,享年**岁。 李启明(****—****),**省***葛家镇东旺疃村人,****年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部队失败后又参加了于得水领导的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在昆嵛山区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年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后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李会祥(****—****),**省***大水泊镇乐园村人。****年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起义,参加了雷神庙战斗。 杜梓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特务队队长,雷神庙战斗中壮烈牺牲。 谷熙纯,昆嵛山游击队队员,**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战士,神枪手。 胡秀山,**人,**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战士,神枪手。 张修欲,**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战士,昆嵛山游击队队员,神枪手。 胡春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战士 陈光荣,**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战士。 袁国华,**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战士。 第二部分战火浴血 (综述)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英雄的壮举传遍了胶东大地,带来了抗战胜利的希望。战斗中,理琪同志与杜梓林同志血洒疆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和鲜血诠释了敢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勇往直前、流血牺牲的先行者精神。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革命的战火燃遍中华大地,在这燎尽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一场场战火中,从雷神庙走出来的英雄们,化为那燎原的星火,散落到中华大地的一个个角落,继续在硝烟中诉说着更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展项)英雄之名,借鉴**烈士纪念馆中****烈士姓名动态墙形式,在每个部分后进入主体内容前,出现动态展示的雷神庙战斗英雄墙,每个英雄仅显示姓名,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突出重点人物。 *.*我以我血荐轩辕 *.*.*(文字)战争时期,众多革命志士或是运筹帷幄、横刀跃马、或是攻关夺隘、取道突围......但这位革命的“教书先生”,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以自己独特的战斗风格—敏锐的政治思维和特殊的战斗方式—运用手中的笔,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抒写了一幕幕有声色、威武雄壮的史诗,从而成为独具风格的一代名将,他就是胶东《大众报》社长阮志刚。 *.*.*(文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成立以来,曾利用战斗间隙曾先后出版过“救亡简报”、“抗日战报”等油印小报。由于作战需要,办一张更完善、更充实的大型报纸,及时传达国内外反法西斯斗争信息,已是广大军民的共同期盼。****年*月初,在黄*文基姜家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的小草房里,中共胶东特委召开了报纸筹办会议。曹漫之、阮志刚、贺致平、余鹏、刘汉等十几位同志围坐一起,各抒己见,逐渐将心中愿望变成实施计划。阮志刚此时力求将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想细微,把解决问题的措施设计周全。然而,半年后,当他作为报社第三任社长入主《大众报》时,面临的困难还是令他深感沉重。 *.*.*(照片)曹漫之、阮志刚肖像 *.*.*(实物)救亡简报、抗日战报(大量搜集) *.*.*(文字)阮志刚担任社长后,此时的报社已初具规模,但各种制度均不健全,工作人员短缺,尤其是全社人员上年底从掖*紧急转移到黄*后,略加休整又步行一个多月,才落脚***馆村(现属***),更关键的是主要印刷设备都隐藏在黄*,要尽快恢复铅印报,还须组织力量将机械设备秘密转运回来。 *.*.*(实物)早期的印刷设备 *.*.*(文字)阮志刚对报社各道工作环节进行认真梳理,发现编辑部工作最为薄弱,存在严重隐患。阮志刚在白天忙完其它工作后,夜里将待用稿件逐一审查,确认合格、盖章后,才送工厂排版。这使阮志刚忙得夜里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病弱的身躯更加消瘦。战友们劝他:有些文章白天看过,晚上就不必再审查盖章了,这样熬下去,人抗不了。阮志刚说,审稿、签章制度是我主持建立的,我自己不执行,讲不过去。这些印刷工人深知社长的艰辛,为规范报社日常工作建章立制,他以病弱之躯倾尽心血承担起几个人的工作量!在弥漫着战火硝烟的抗日游击战区,阮志刚为报社编辑部确立的审稿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 *.*.*(★展项)场景还原,《大众报》编辑社忙碌场景,微景观中要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有印刷机、排版铅字等微缩模型。 *.*.*(图画)阮志刚深夜审稿。 *.*.**(文字)阮志刚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不仅精通英文,对世界语、德文、法文、俄文、日文、新文字等也都有深入研究。由于先天博学强记,涉猎知识非常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物理、化学到哲学、历史,在抗日根据地,许多人称他为“胶东小辞典”。 *.*.**(照片)清华大学校门 *.*.**(文字)他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带领报社全体同志,克服各种困难,组织了卓富成效的宣传报道: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露日寇罪行和抗日军民奋勇抗敌事迹;同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扩大了党的影响。当时的《大众报》开辟有《劳工生活》、《抗战青年》等专页及“马列主义讲话”、“哲学讲话”、“社会科学讲话”等专栏,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 *.*.**(实物)胶东《大众报》(大量搜集) *.*.**(文字)****年,日军对大泽山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冬季大“扫荡”。**月**日凌晨,正在转移的《大众报》报社和中共胶**委党校全体人员,在掖***乡**村与日伪军遭遇,陷入敌人包围。尽管这是一支非战斗部队,但面对装备精良的凶恶敌人,全体人员仍然毫无畏惧誓死抵抗,在少量卫队的掩护下浴血突围。经过一上午的激烈战斗党校校长李辰之、报社社长阮志刚等**人不幸遇难,壮烈牺牲。 *.*.**(照片)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文字)这场战斗被称掖***村突围战。阮志刚是在人们清理战场时在村北口发现遗体,他怀里揣的一个高粱面饼子滚落在身旁雪地上……这位牺牲在战场上的中共报业史上第一代社长、总编辑,时年仅**岁。****年*月*日,胶**党委在**村召开追悼大会,掖*党政军民代表***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照片)***烈士陵园中安放的**战役中牺牲烈士的墓碑、掖***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 *.*.**(★展项)**村突围战,表现出战斗惨烈。 *.*.**(文字)胶东《大众报》在战争年代先后遭到日伪军的多次袭击和扫荡,有**多名优秀同志在新闻岗位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时任中共**省第三区委书记林浩在纪念该报成立*周年时,对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它对于胶东抗战、团结、进步,起了应有的作用,对根据地文化建设上曾经是核心领导者。它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政策,提高党在群众面前的**,扩大八路军的影响与英勇战绩,发扬抗日民主政府的功绩,更教育了群众,团结了群众。一句话:《大众报》在胶东抗战史上‘功垂青史,永世不灭’”。 *.*历经磨难志愈坚 *.*.*(文字)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迟浩田将军曾对一名雷神庙走出的英雄有过这样的题词评价——胶东人民的好儿子,老八路的好政委。他就是出生于*****村的宋澄,他是***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是天**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是山纵五旅的创造者之一,更是胶东抗日武装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文字)辉煌的事业靠的是信仰的指引,****年,宋澄考入**省立八中,并接触到了共产党地下组织,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学习了不少马列主义书籍,这一年,宋澄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认清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方向,走上了共产主义的救国之路。 *.*.*(图片)宋澄在**八中的注册登记书页 *.*.*(图片)**八中旧址 *.*.*(文字)从****年到****年,宋澄全力投身于党的工作,在中共北方局指派下,创建了***第一个共产党小组,考入了燕京大学开展学生运动,到北平******煤矿开展了工运罢工斗争。****年*月,宋澄受中共北方局委派,赴**担任共青团**省委书记,却由于时任**省委临时组织部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国民党第四监狱即**监狱。直到“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国共**让宋澄离开了牢笼。 *.*.*(照片)中共**第一党小组成立旧址 *.*.*(照片)燕京大学 *.*.*(图片)***煤矿 *.*.*(文字)出狱后的宋澄立即与中共**省委书记黎玉取得联系,接受了党组织委派的回胶东发动武装起义的任务。正是这次回胶东才让宋澄与女儿宋韧有了见面的机会。 宋澄的女儿宋韧回忆过这样一个情节:有一次她看到父亲换衣服,他身上全是伤疤,体无完肤,当时还笑他说:“你小时候怕痛,不种牛痘,长了一身大麻子。”爷爷教育她:“小孩子不懂,是坏人打的”。宋韧还用小手摸摸问他痛不痛。宋澄回答:“现在是不痛的,当时打的时候是痛的,但是坏人打的再痛也不能叫痛。”后来宋韧才知道是*个刽子手拿着香火烧的,他在监狱什么刑罚都受过了。宋澄与女儿见面只有短短的不到十天,没想到这十天竟是宋澄与女儿相处的最后时光。 *.*.**(★展项)铁骨不弯铁汉柔情,展现宋澄在狱中遭受酷刑折磨,出狱后回家后与女儿相处的故事。 *.*.**(照片附简介)宋韧和肖锋相关图片 *.*.**(油画)《凡圣之间—父亲、恩师与我》油画复制 *.*.**(文字)雷神庙战斗后,宋澄与战友们转战胶东半岛,与敌人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先后攻克了**,**,黄*;创立了蓬黄掖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垮了顽匪刘桂棠、投降派蔡晋康等部的进攻。在西进过程中,不仅恢复了一些地方党的组织,还扩建了抗日武装。 *.*.**(★展项)一群奇怪的“兵”,讲述宋澄带领“三军”与地方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图片)宋澄与战友的合影 *.*.**(文字)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宋澄同志为党为**勤恳恳,不惧任何艰难险阻,为中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奋战。然而,宋澄离开胶东半岛后,就蒙受冤屈,在鲁南被组织长期审查。在审查中,他讲党性,顾大局,任劳任怨。****年,宋澄积劳成疾,病故于鲁南革命根据地,享年**岁。**纵队和中共**分局为宋澄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分局书记黎玉在悼词中高度评价了宋澄光辉战斗的一生。 *.*.**(图片)《大众报》刊登黎玉给宋澄的悼词 *.*.**(口述历史)播放宋韧讲从报纸中得知父亲牺牲的片段 *.*枪林弹雨赴征程 *.*.*(文字)****年*月,**纵队司令部驻扎在**林村,曾与胶东抗日第三军建立统一战线的国民党郑维屏部突然撕掉**的面具,叛变革命,包围了**纵队司令部。时任**纵队副司令员的宋干卿身先士卒,掩护战士们突围。但因敌众我寡,宋干卿被捕。郑维屏用尽了严刑拷打和引诱投降的办法,但宋干卿革命意志坚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郑维屏恼羞成怒,用钢丝穿透宋干卿的锁骨,进行残无人道的肉体折磨,直到最后把他杀害。 *.*.*(图画)宋干卿肖像 *.*.*(文字)****年春,时任**纵队五旅**团参谋长的李会祥在掖***镇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年仅**岁。(待补充) *.*.*(图画)李会祥肖像 *.*.*(文字)****年*月,时任胶东某**大队大队长的陈光荣在打击秦启荣战斗中牺牲。(待补充) *.*.*(图画)陈光荣肖像 *.*.*(文字)雷神庙战斗中,林一山的右手腕部被敌人使用国际禁止的炸子子弹击中,几乎被打断。夜间突围时他想甩掉右手,才发现有一半还连着。随后数年,他面对日寇的铁壁合围,他按照八路军总部和**军区的命令,积极组织反扫荡斗争,粉碎了敌人围剿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图谋。 *.*.*(图片)雷神庙战斗负伤作战 *.*.*(实物)林一山遗物《雷神庙战斗记实》 *.*.**(文字)****年*月,盘踞在胶东的国民党第九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蔡晋康,以恢复行政为名,勾结**的秦玉堂、**的陈昱,纠集三千余人,围攻***,妄图打下***以后,再攻占黄*城。此时,担任**胶东军区**军分区司令员兼****长的孙端夫,带领军民展开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 *.*.**(图画)**保卫战。在孙端夫担任总指挥下。将城内的机关工作人员、学生和群众,统一组织起来,轮流登**墙,参加保卫战。城墙上,每两个城垛之间放煤油一桶,每隔**分钟左右,点燃一束洒上煤油的谷草,扔**去,看是否有敌人爬城。守城部队除在敌人进攻时进行还击外,还经常趁黑夜摸出城去,袭击围城之敌。在精密的防守之下,敌连日攻城,未能得逞。在武力守城的同时,孙端夫还下令我军向围城的敌人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每当敌人攻城一停,他们就唱歌、喊话,宣传团结抗日的道理。敌人进攻时,他们就唱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歌曲。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部分伪军转投我军,**月下旬,敌久攻不下被迫撤离。至此,长达一个月的***保卫战胜利结束。这场战役显示出孙端夫卓越的军事才能。 *.*.**(文字)****年*月,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虎将许世友为首任司令员,孙端夫任**师师长。*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孟良崮战役,孙端夫率军正面阻击敌人,激战两昼夜,拖住了**师,争取了时间,使兄弟部队按时穿插到指定地域,完成对国民党**师的包围,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然后,又和兄弟部队一起经过三天激战,全歼国民党**师,击毙敌将张灵甫。 *.*.**(图片)孟良崮战役相关照片、作战形势图 *.*.**(实物)报道孟良崮战役的老报纸 *.*.**(文字)****年*月,**战役开始,九纵从东面担任助攻任务,为了鼓舞士气,传达命令时,时任九纵司令员聂凤智把“助攻”改为“主攻”,争当主攻,在我军战史上屡见不鲜,但这样擅改命令确实少见。孙端夫师长坚决执行司令员的命令,带领**师前赴后继,协同兄弟部队猛攻七天七夜。经过一夜激战,在**日拂晓攻进***,活捉了司令官王耀武。 *.*.**(实物)报道****的老报纸 *.*.**(文字)****年**月,九纵参加淮海战役,奉命阻击孙元良**兵团,侦察得知敌军有逃窜的意图后,孙端夫立即命令我方采取钳形攻势,夺回瓦房村阵地,随即向孤山集发起进攻。当晚便完成截断杜聿明南下道路的战略任务。****年*月,全军改编,华东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军第三野战军,孙端夫改任**军**师师长。*月他率军参加渡江战役,渡过长江****。 *.*.**(照片)第四野战军二十七军**师、支前的群众 *.*.**(实物)报道南下渡江老报纸 *.*.**(照片)****的照片 *.*.**(实物)报道****的报纸 *.*.**(文字)****年*月,张玉华参加徐向前指挥的孙祖战斗,在这次战斗中第三次受伤,一发子弹从右腕打进,钻进腹部,这颗子弹一直留在体内,直至他去世。之后,张玉华率部先后在鲁南打掉反动地主武装头子刘越松、苏家崮战斗及粉碎日伪军对南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图片)张玉华肖像、早期做教员照片 *.*.**(图片)张玉华X光片 *.*.**(实物)张玉华评残报告、证明 *.*.**(口述历史)播放张玉华警卫员刘宜山关于孙祖战斗的回忆 *.*.**(文字)****年**月,张玉华任东北人民**军第三纵队第八师政治部主任。冬季攻势结束后,进行了半年的整党整军和军事练兵。六个月的军政整训,为即将到来的战略决战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和物质上作了必要的充分的准备。在辽沈战斗中,张玉华部队经过一片苹果园时对苹果心不想,眼不馋,手不动。《火星报》刊登了二十四团九连的报道,毛主席对这种“不吃一个苹果”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片)张玉华在东北战场上的照片 *.*.**(文字)****年**月,张玉华率部参加了攻占**岛战役。在四十军的军师政委中,跟总攻部队一起渡海登陆的只有张玉华一人。 *.*.**(图片)****战役 *.*.**(图片)****年、****年张玉华军功章照片 *.*.**(文字)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英气长存,忠魂不灭。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理琪、杜梓林、阮志刚、宋澄、宋干卿、李会祥、陈光荣等革命志士挥洒热血、前赴后继,相继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至此,雷神庙走出的英雄们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位,然而这个英雄群体,始终挺立起“民族大义涌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的精神脊梁,化身为点点星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国家独立、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   第三部分使命在肩 (综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然而在这个时期,内忧外患仍然困扰着我们。为了国家和人民,雷神庙的英雄们骑上马,挎起枪,翻开书,拿起笔,继续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着。战争年代他们不怕枪林弹雨,**年代他们不畏糖衣炮弹!他们既是保家卫国的英雄,也是**年代祖国建设的先驱!在**国发展的光辉历程上,他们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项)英雄之名。 *.*保家卫国再出征 *.*.*(文字)****年,**岛**不久,四十军***师政委张玉华在从**开赴东北的火车上接到命令,准备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月**日,***师在两水洞与南朝鲜第*师第二团先头营遭遇,狭路相逢勇者胜,师政委张玉华与师长邓岳指挥若定,迅速将其歼灭,打响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枪,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张玉华在胶东抗战第一枪之后,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又打赢了抗美援朝第一仗。这一仗打出了志愿军的风采,打出了志愿军的气势,也为***师打出了威名,自此“暴风雨部队”人尽皆知,名扬天下。毛主席给“志愿军司令部”来电,庆祝这次战斗的胜利。****年,党中央把这一天也就是****年**月**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照片)抗美援朝纪念章照片、朝鲜战场军旅照、战斗日记 *.*.*(实物)****年**月**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张玉华署名文章《抗美援朝第一仗——纪念两水洞战斗胜利五十周年》 *.*.*(★展项)抗美援朝第一仗,讲述张玉华带领***师打赢朝鲜战场第一仗的故事。 *.*.*(文字)****年**月,孙端夫随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年*月,志愿军九兵团司令员要求派一支有力部队直插砧桥、梨岘一带。在人员选择上,彭**说:孙端夫,怎么样?有把握吗?敢不敢立军令状?孙端夫毫不犹豫地答道:请首长放心,保证按时穿插到指定位置。孙端夫亲自带领参战部队干部,连续三昼夜往返察看地形。为了熟悉地形,确定突破点和攻击道路,他们曾摸到敌人的前哨阵地,和敌人遭遇过。最终途经大小战斗**余次,一夜穿插***里,提前**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拦腰截断南韩伪军的退路,为整个战役的胜利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志愿军**军在朝鲜战场上歼灭美军“北极熊团”,也就是美军军史上著名的第七师第**团,并且俘虏了团长麦克恩来上校,缴获其军旗!这是在美军战史中极为罕见的!为此,全师受志愿军司令部通电嘉奖,孙端夫本人受九兵团司令部通令嘉奖,荣立二等功一次。后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照片)抗美援朝战争照片 *.*.*(实物)报道抗美援朝的报纸 *.*.*(★展项)英雄血战长津湖,讲述孙端夫带领**军歼灭美军“北极熊团”的故事。 *.*.*(文字)****年*月,总干部部调姜克到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轮换干部部部长职务,同年**月*日作为正式赴朝开展工作,此时战斗任务已经结束,志愿军的主要作战任务除严密监视敌人外,另是帮助朝鲜人民恢复战后建设。 *.*.**(图片)赴朝行军途中、与朝鲜战友的合影 *.*鞠躬尽瘁谱新篇 *.*.*(文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计较得失本是常态,但总有人默默奉献,不计得失。从雷神庙走出的英雄群体们,他们永远记得自己是共产党员,永远铭记自己的底色是红色。面对组织的工作安排,他们不计得失,只讲奉献。他们没有怨言,不会有利则去,无利则拒。他们不为一己得失,不为一己私利,心里牵挂的都是老百姓,身上都是为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 *.*.*(文字)建国后,李启明任中国人民**军海军**卫水警区石岛巡防区主任。这位先后参加过“一一•四”暴动、昆嵛山武装游击斗争、天**起义老革命,为了国家的需要,毅然驻守海岛,直至****年*月**日病故,终年**岁。 *.*.*(图画)李启明肖像 *.*.*(文字)****年*月,夏来从部队转业,这位**岁就参加雷神庙战斗的小姑娘,经受了战火洗礼,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回到地方后,在高级党校学习,并留校工作。之后,她在中共中央工业工作部、中共中央华北局、***橡胶工业公司、国务院化工部橡胶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工作,兢兢业业,不畏困难,奉献一生。夏来在担任橡胶总厂书记期间,她经常带着队伍下去搞调研,去的地方是**条件最艰苦的农村。当时工作队的队员都是**的大学生,虽然他们在大学里都是积极进步的学生党员,有的人还是要到中央机关工作的,但是他们下去之后依然很不习惯,适应不了如此艰苦的环境。夏来同志却意志坚定,攻坚克难,不怕苦不怕累,还经常开导学生,教他们怎么捉虱子,怎么洗澡。 *.*.*(照片)夏来肖像、部分生活照片 *.*.*(文字)建国后,赵也民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政法、文教处处长,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党委第一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年*月**日在**病故,绛年**岁。(待补充) *.*.*(图画)赵也民肖像 *.*.*(文字)建国后,司绍基历任***治安委员会主任、工程局长等职。****年离休,****年因病去世。(待补充,采访联系其女司晓星,**日报记者孔俊娟) *.*.*(图画)司绍基肖像 *.*.**(文字)****年后,黄在历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渤海行署干部科副科长,****委委员组织部长,**铁路局**交通学院组织科科长,**铁路分局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处副主任,铁道部党校副校长。****年,黄在因病去世。(待补充) *.*.**(图画)黄在肖像 *.*.**(文字)建国后,李今辉先后任华**军司令部政治协理员,海军联校政治部、**基地后勤部、三机部四局干部处科长,**五一三厂人事副厂长,四O研究所副主任,三机部干部部处长、落实政策办公室主任、干部局顾问等职。(待补充) *.*.**(图画)李今辉肖像 *.*.**(文字)****年,中央安排张玉华到**担任省委书记,在任期间,**的**多个*、*都留下了张玉华的足迹。张玉华走到一个地方要有四看,到街上看看群众穿的新不新,看看药店药品缺不缺,看看饭店饭菜好不好,看看农贸*场物资多不多。 *.*.**(照片)张玉华在任省委书记期间工作肖像 *.*.**(文字)张玉华在任**省委书记期间,多次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曾经住在一名农户家里,老百姓热情的招待他,张玉华却要求粗茶淡饭,不给当地百姓添一点儿麻烦,并且吃完饭之后坚持要付钱,老百姓说“其实俺们平时吃的可比您这好多了,这钱实在没办法收!”然而张玉华仍然坚持让工作人员付了饭钱。 *.*.**(图片)张玉华在**期间照片 *.*.**(文字)****年*月,雷达修理所驻地随***西郊擂鼓墩附近的东团坡矿建厂房时,发现一处古墓,张玉华到现场指导,腾出附近部队的营房,安排考古人员的吃住和出土文物的存放,保证了发掘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座古墓,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雄伟壮观的曾侯乙编钟就是在这里出土。 *.*.**(图片)曾侯乙墓编钟 *.*.**(★展项)曾侯乙墓编钟模型 *.*.**(文字)张玉华在**期间,**发生过三次大水灾。****年*月**水灾,****年*月*****水灾,****年*月长江****地段。张玉华参加了每次抗洪斗争的决策和指挥,在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冒着生命危险乘坐直升飞机查看灾情。最后一次水灾,由于灾情严重且情况复杂,张玉华置生死于不顾,不顾众人劝阻,在狂风暴雨的恶劣气候下,冒着生命危险乘坐直升飞机查看灾情。 *.*.**(实物)有张玉华签名的皮划艇 *.*.**(图片)洪水肆虐、军民抗洪 *.*半生治水为人民 (综述)林一山的人生经历传奇而辉煌,治水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是钻研科学的持续韧劲,他为维护健康长江拼搏奋斗,在治水的背后却更是为了百姓不愁吃不愁穿而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回眸长江水文的发展历程,是他对水文工作的悉心呵护,对水文发展的真知灼见,对水文队伍建设的拳拳之心,更是不慕名利一心为民的情怀。 *.*.*领命治水 *.*.*.*(文字)****年夏,林一山任第四野战军南下干部团秘书长,当初林一山率“四野”南下工作团南下途中,中央宣布了**省领导班子的人选,张云逸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林一山任第一副主席。“四野”南下工作团到达**后,林一山在长江边看到因水灾流离失所、逃荒要饭的灾民,看到沿街乞讨的灾区孩子们,他脱下戎装,投入到复堤救灾工作当中。这次水灾也让他深深地体悟到水利是立国的根本。当时,我们党刚刚取得政权,国家建设百废待兴,本着“不做大官、要做大事”的信念,林一山向连番催促他赴**任职的张云逸同志表示了歉意,并不顾战友们的劝阻,接受了中南局的挽留,不惜降级出任中南局水利部部长、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对**国民政府水利部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的接管工作。至此,一位在连年战火中浴血奋战的军政干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走上了治水的道路。 *.*.*.*(★展项)当时的任命文件 *.*.*.*(文字)****年初,林一山制定了“提高与扩大并重”的人事工作方针,决定通过广泛招聘、干部轮训、选送青年进校深造和招生招工的办法,增加人员,提高质量。当年就从**、**、**等地招收了一批水利、财会、技工、医务方面的专业人员和社会青年。在周恩来总理提议和批准下,林一山创办了长江工程大学并担任校长。学校****年招生,“文革”期间停办。短短*年的时间,共为中国水利事业培养了***多名中高级技术人才。 *.*.*.*(照片)长江工程技术学院的前身即长江工程大学 *.*.*.*(★展项)广揽人才为治水,讲述林一山招揽治水人才的故事。 *.*.*.*(文字)上个世纪**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下,林一山负责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设计,他主持制定了长江流域规划,确立了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规划方针。明确流域规划以三峡为主体,由防洪、发电、灌溉、排涝、航运和向相邻流域调水等计划组成。 *.*.*.*(照片)林一山和周总理实地考察 *.*.*.*(图片)林一山给中央上书治水建议的文件 *.*.*.*(文字)作为新中国领导三峡工程研究的第一人,林一山不拘泥于世界权威专家所选的南津关坝址,重新选定三斗坪为最优坝址;把三峡工程摆在治理和开发长江的主体地位,并将各项水利技术研究工作纳入兴建三峡工程轨道;提出用修“母子坝”即修建三峡和葛洲坝两个工程的办法,解决三峡大坝以下河段航运问题。 *.*.*.**(实物)三峡讨论稿及在林一山治江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 *.*.*.**(★★展项)呕心沥血为三峡,讲述林一山与三峡大坝的故事。 *.*.*主席称赞 *.*.*.*(文字)****年*月**日,林一山随着毛主席踏上了海军“长江”舰,开始了三天三夜的难忘航程。 *.*.*.*(照片或模型)海军“长江”舰。 *.*.*.*(文字)毛主席向林一山了解长江洪水的成因,问及长江流域气象特点、暴雨区如何分布。林一山打开随身带的长江流域图,一一回答了主席的提问。毛主席把话题转入了长江流域和水**的开发利用这个更大的题目上,林一山把已经做好的关于长江**防洪工程的规划向主席作了汇报。 *.*.*.*(照片)毛主席在“长江”舰上听林一山汇报、林一山当时所穿大衣 *.*.*.*(文字)当汇报到治理长江的第三阶段修建山谷水库时,林一山展开草图说,我们计划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来拦蓄洪水,从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胁,同时开发水电、改善航道、发展灌溉,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 *.*.*.*(图片)毛主席畅游长江及《水调歌头游泳》 *.*.*.*(文字)从****年到****年,在*年的时间里,毛主席曾*次召见林一山。****年在**接见**地区党政领导人,毛主席曾风趣地向林一山打招呼:“哦,你这个‘长江王’!”并对林一山说:“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来给你当助手,帮你修建三峡大坝”从此以后“长江王”的称号就流传开来。 *.*.*.*(图片)林一山向中央提交《关于治理长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林一山关于再接再厉为彻底战胜洪水而斗争的报告 *.*.*.*(实物)插入林一山遗物长江**段形势图 *.*.*扼制荆江 *.*.*.*(文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年冬,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并批准了林一山向中央报送的《荆江分洪工程计划》。林一山经过调查研究认为,荆江防洪问题的症结,在于特殊年份洪水来量大大超过荆江河道泄洪能力。他提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解决办法:荆江向**分流,开辟分洪区,以少量有计划的淹没,避免北岸大范围而无法控制的水灾。 *.*.*.*(照片)毛主席关于荆江分洪工程题词、毛主席听取汇报 *.*.*.*(照片)周总理冒险考察荆江大堤 *.*.*.*(文字)****年春,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动工。**多万民工和*万人民**军齐集荆江。从*月*日到*月**日,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只用了**天就竣工,创造了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期间,林一山担任工程副总指挥并主持技术工作,日夜奋战在工地上。 *.*.*.*(照片)林一山奋战在工地上 *.*.*.*(文字)就在荆江分洪工程建成后不久的****年,长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分洪总量达***.*亿立方米,降低荆江大堤**水位约*米,荆江大堤和***力保不失。 *.*.*.*(★展项)沙盘,荆江大堤 *.*.*力挽危局 *.*.*.*(文字)****年林一山组织建设汉江***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不仅是汉江的重要防洪工程,也是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他还多次深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区,寻找一条从西南向西北调水的线路,并提出了西部调水方案。 为了完成一代伟人的重托,几十年来,林一山埋头基层,潜心钻研。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升迁的机会。****年,中央任命时任水利部部长的刘澜波出任**省委第一书记。赴任前,刘澜波推荐由林一山接替他的职务,中央经过讨论后同意了刘澜波的建议,但提出必须要经过总理同意。古道热肠的刘澜波于是自告奋勇地对林一山说:我和你一起去见总理。然而,林一山却因为不忍放下正在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拒绝了刘澜波的推荐。 *.*.*.*(照片)与苏联专家在***工地 *.*.*.*(★展项)情系***,讲述林一山与***工程的故事。 *.*.*.*(实物)林一山遗物荆江大堤概说 *.*.*.*(文字)****年**月,中央在“文革”的特殊环境下,根据**军区和**省的报告批准兴建的葛洲坝工程,在准备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仓促开工,这样施工不到两年便问题丛生,难以为继。周总理震怒之余,撤下了原参加设计的单位和工程领导,同时指定林一山为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很多人都劝说林一山不要接手,但是林一山放不下三峡,放不下百姓,毅然决然的临危受命。正在此时,林一山却被查出患了眼癌。为了不辜负主席和总理的委托,在身患重症的情况下,林一山仍通宵达旦地研究影响葛洲坝工程的技术问题,将一个陷于困境的工程引向了成功。 *.*.*.*(照片)林一山主任给周恩来总理关于修建葛洲坝和三峡工程的信 *.*.*.*(文字)****年**月,周恩来抱病亲自主持葛洲坝工程会议,宣布成立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指定林一山为技术委员会主任,具体修改设计任务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承担。在身患重症的情况下,林一山仍通宵达旦地研究影响葛洲坝工程的技术问题,最终形成“一体两翼”方案,将一个陷于困境的工程引向了成功之路。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水利专家,在看了葛洲坝工程后,纷纷称赞道:“中国人能够设计和建设葛洲坝工程,就一定能够设计和建设其他任何水利工程,包括三峡工程。” *.*.*.*(照片)林一山与国家领导人在工地上 *.*.*.*(照片)身患眼癌带病工作 *.*.*.*(★展项)沙盘,葛洲坝工程 *.*.*.**(文字)林一山为了更好的建设水利工程,不顾自己身患眼癌的身体四次进入川西、青藏高原考察,四攀巴颜喀拉山,六进内蒙的科研岁月。 *.*.*.**(照片)林一山外出考察照片 *.*.*理论奠基 *.*.*.*(文字)林一山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治水生涯中,以自然辩证法指导长江治水理念,通过水利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优化水库调度和运用**水库的有效利用;水文与气象相结合做好防汛预报和水库预报调度;加强河势研究,为水利枢纽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提供良好基础。 *.*.*.*(照片)林一山给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的信和第十二次会议的报告 *.*.*.*(文字)早在****年,长江委刚成立不久,林一山就带领大家提出了《长江建设五年计划》,并最终提出了“治江三阶段”的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为后来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后来提出、论证、实施三峡工程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项跨世纪工程打下基础,指明了战略发展方向。林一山****年就提出了水库移民工程的新理念,****年率先成立长江流域水**保护专门机构。 *.*.*.*(照片)林一山在长江水利委员会大门前 *.*.*.*(文字)林一山对治水理论成果进行总结,先后完成了《葛洲坝工程的决策》、《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河流辩证法与冲积**河流治理》和《林一山论治水**》等专著。 *.*.*.*(实物)林一山各类著作 *.*.*.*(★展项)人送雅号“林放淤”,讲述林一山治水理论在黄河治理中的应用。 *.*.*.*(文字)对水利工程技术理论和长江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当代水利事业专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重要奠基人。凭着一股钻劲儿,林一山硬是在迷茫的长江水利问题治理和工程建设上趟开一条道路,成为一代水利泰斗。 *.*.*.*(照片)林一山治水理论会议、与同事研究、雕塑 *.*.*.**(口述历史)长江水利委员会老领导谈论林一山治水思想 *.*.*情归江河 *.*.*.*(文字)****年,林一山离休,进入高龄的他不顾年老和双目失明的困难,仍然对解决我国西部水**短缺的西部调水方案进行修改。对于三峡建成后长江中下游的河道治理,长**的河道整治等治江的重大战略问题,林一山仍在不断的思考着、探索着,并提出一些新思想、新设想。 *.*.*.*(图片)老年伏案工作、老年日常生活照片 *.*.*.*(图片)林一山参加会议,和长委青年 *.*.*以耳代目 *.*.*.*(文字)长江水利委员会派年轻同志到林一山身边工作,照顾林一山的生活起居,协助林一山整理重要的资料。林一山老年期间虽然双目失明,仍非常关心国家大事,林一山让宋宏斌每天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每天上午*点半读到**点半是林一山了解时政的时间。 *.*.*.*(图片)林一山听报、听广播学习 *.*.*.*(口述历史)长委机关党委副书记宋宏斌讲述在林一山身边工作。 *.*.*.*(总结)进入高龄的林一山仍关心三峡的工程建设。他时常回忆当年与毛泽东主席的交往:毛泽东曾要林一山找一个人来替自己当主席,而自己要帮助林一山修三峡大坝。每当忆及此事,林一山就会低声吟咏起毛泽东的诗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云雨,高峡出**”。 *.*.*.*(图片)毛泽东作词《水调歌头•游泳》 *.*.*.*(图片)林一山接受采访、参加校友会、残疾的手 *.*.*.*(文字)****年**月**日,林一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逝世,享年**岁。在他的追悼会上,长江水利委员会撰写了百字悼词。 *.*.*.*(图片)林一山追悼会 *.*.*.*(★★展项)石刻,长江委为林一山所撰悼词: 近百年岁月,叱咤风云。十五载戎马生涯,求索北平,驰骋齐鲁,鏖战辽沈,南下荆楚,壮志冲天。矢志不渝也,情操高尚矣,大禹传人难忘林一山。逾万里巨川,奔腾浩荡。六十个治江春秋,辩证问水,三段固本,高峡**,南引北济,厥功至伟。哲人其萎乎,余泽长存焉,**石壁永镌长江王。   第四部分初心永恒 (综述)从雷神庙战斗走过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退休后并没有选择游山玩水,风花雪月。进入生命的倒计时,雷神庙战斗英雄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们想的是把共产党员的精神传承下去,做的是竭尽全力把一切献给人民。“岗位可以退休,但共产党员没有退休,只要还活着,就不能忘了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继续奉献下去!”这是雷神庙战斗英雄的宣言,这是从雷神庙走出的精神,无论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这份誓言。一息尚存,奋斗不息。 (★★展项)英雄之名。 *.*第一单元:勤俭清廉传家风 *.*.*(文字)雷神庙英雄的儿女们不知道父辈的巨大贡献,甚至不知道第一枪是他们打响的,英雄从来不讲自己过去的故事。英雄后代所了解的故事都是听父辈与战友之间闲谈听到的细枝末节,真正问起来英雄从来不说,讲的更多的是教育孩子们怎么对待名利与地位。 *.*.*(文字)****年,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南军区空军组织部部长,中南军区空军工程部政委等职的田野因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回归到家庭,田野将他的奉献精神,继续传递着。 *.*.*(图片)田野家庭照片 *.*.*(文字)田野给不到五岁的儿子讲解《实践论》《矛盾论》及《资本论》,每次讲解两三个小时,教育后代用马列主义指导人生。曾经与田野共事的老红军去世的早,家里比较困难,留下的五个子女田野一直都在资助他们。 *.*.*(口述历史)田野儿子谈论父亲教育 *.*.*(口述历史)田野家人讲述资助老红军困难子女情况 *.*.*(实物)田野亲笔签名的资本论 *.*.*(文字)田野从小就对孙女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对孙女进行绘画教育,总是重复着画一个场景,然而直到田野去世**多年后,他的孙女才知道爷爷所画,正是他魂牵梦萦的雷神庙。 *.*.*(实物)田野画雷神庙场景手稿 *.*.**(口述视频)田墨林谈论与爷爷相处的情况 *.*.**(文字)****年田野在**逝世,享年**岁。 *.*.**(实物)田野生前用过的书桌 *.*.**(文字)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兵不是一件易事,但对姜克这样部队的高级领导干部来说,完全有能力送子女入伍。姜克的儿子跟父亲提出当兵的想法,但是姜克不置可否,只是跟儿子简单的说一句凭你自己的本事折腾。后来姜克的儿子在**大学留校当老师。每次儿子回家探亲,姜克都鼓励儿子扎根边疆,帮助**发展,永不动摇,无不体现着他一心为革命,没有儿女私情。 *.*.**(口述历史)姜克儿子张胜光谈论父亲要求自己援疆 *.*.**(文字)在儿子的印象中姜克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抠门。姜克的儿子一家一直在**支教,从**回**看望姜克,姜克只负责儿女吃住,来回路费姜克从来不负责。姜克的孙子考到了清华大学,姜克也没有给一分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毫不吝啬的资助希望工程的贫困学生。在姜克去世的时候还有**个中小学生给姜克写信。姜克在遗嘱中特别交代家属,去世后代他向党再交****元最后一次党费。 *.*.**(实物)姜克遗嘱、最后一笔党费的收据 *.*.**(文字)姜克****年离休后,除每天挥舞双刀锻炼身体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长期关心支援少年失学儿童,自觉参加赈灾活动,仅在干休所期间各类捐款达一万多元。 *.*.**(图片)姜克老年肖像、老年姜克舞双刀 *.*.**(实物)姜克捐款凭证 *.*.**(图片)姜克写的捐赠信 *.*.**(文字)****年*月姜克在**逝世,享年**岁。 *.*.**(实物)姜克用过的办公桌、床 *.*一息尚存济苍生 (综述)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夕照明。****年“九三”胜利日大阅兵上,张玉华在阅兵队伍中向全世界亿万观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敬礼老兵”让全国亿万人感动。不少人觉得这是张玉华一生中辉煌的结束,其实这仅仅是我们了解他的开始。张玉华自七十岁退休以后对自己提出了一个新的人生要求,那就是“两学三为”:学政治、学健身;为青少年下一代服务、为在职人员服务、为老年人服务,四字的千斤重量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什么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两次敬礼 *.*.*.*(文字)****年*月*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阅兵式上,张玉华作为抗战老兵乘车方队成员,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视频)阅兵仪式张玉华片段 *.*.*.*(图片)张玉华参加*•*大阅兵 *.*.*.*(图片)张玉华参加阅兵式刚到**照片 *.*.*.*(文字)****年的猴年春节晚会上,在小品《将军与士兵》的最后,张玉华坐在轮椅上,被搀扶着站起来,颤颤巍巍地向全国观众敬了军礼。 *.*.*.*(视频)张玉华参加春晚的视频 *.*.*.*(图片)张玉华参加春晚 *.*.*两学三为 *.*.*.*(文字)一学政治。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张玉华始终坚守着对自己的政治要求。**军区每周一、三、五在军区机关提供文件,这是张玉华学习政治的首要渠道,对退休干部不做强制要求,但是张玉华每次都按时参加政治学习。 *.*.*.*(照片)张玉华阅读文件 *.*.*.*(实物)《内部参阅》《国际内参》《军情通报》等张玉华学习过的报纸 *.*.*.*(文字)张玉华学政治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看电视、看报纸。观看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新闻联播》是张玉华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 *.*.*.*(实物)张玉华做的读书笔记 *.*.*.*(实物)张玉华不仅仅是自己自觉学政治,而且也教育自己的孩子爱党爱国。****年*月**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等文章,张玉华当晚就召集身边工作人员和在**的子女开会学习。他还特意打电话给远在**、**的子女们,要求他们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口述历史)张玉华子女回忆关于父亲教育的视频 *.*.*.*(文字)张玉华要求,自己的后代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要不然就不配做老张家的后代,并且着重强调子女们决不能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张玉华的儿子在当兵期间,张玉华对儿子进行思想教育,教育子女要过四关:一个是荣誉关、一个是苦累关、一个是金钱观、一个是美人关。 *.*.*.**(图片)张玉华及家人照片 *.*.*.**(口述历史)张建文关于父亲教育的视频 *.*.*.**(文字)张玉华不仅仅要求自己的孩子关心学习政治,对身边的公务人员要求也比较高。张玉华的军职级别较高,分配生活秘书,张玉华在生活小事上从来不需要秘书照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多的是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马克思主义。 *.*.*.**(口述历史)张玉华身边工作人员回忆跟张玉华在一起的日子。 *.*.*.**(文字)张玉华在多个场合常提三个妈妈的故事,张玉华的心中有*个妈妈,第一个是他的生母,第二个是养育他的民母,第三个是培育他成长的党母。对第一个妈妈,他非常孝敬她。对第二个妈妈,在他心里永远也报答不了,但只要他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做事情。对第三个妈妈,他的信念是,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张玉华对于三个妈妈的信仰,在张玉华的去世的前一刻都挂在嘴边。 *.*.*.**(★展项)张玉华讲述“三个妈妈”的故事 一生信念三个妈妈 张玉华逢人便会说我有三个妈妈,三个妈妈分别是生母,民母和党母。细数老将军的过去,我们可以发现:他在用一生践行爱党、信党、跟党走的诺言。 第一个是我的生母,我非常孝敬她,她活到**岁走了。张玉华的第一妈妈是生母,生母把张玉华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了张玉华第一次生命,并把张玉华抚养成人。张玉华出生时父亲张清霖**岁,母亲王氏**岁。张玉华一共兄弟七个,一个姐姐,却有两个哥哥幼殇。张玉华曾经这样回忆到他的母亲:人的思想是后天的,我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个光荣的共产党员,首先是得益于家庭教育,祖母和父亲母亲是我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教育我为人要勤劳,靠劳动吃饭,不能贪不义之财;为人要厚道,和气待人,礼貌待人,平等待人;为人要诚实,一是一,二是二,不要说谎,不能骗人;为人要正直,是则是,非则非,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做事。他们陆陆续续、零零碎碎地向我灌输的这些道理,既是为人的基本品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必备素质,给我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对我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张玉华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来的,全国胜利了,部队从朝鲜回来了,张玉华孝敬生母一直到**岁,张玉华在母亲在世的时候一直尽职尽责的做一个好儿子。张玉华这一点一直问心无愧。 第二个是我的民母,我永远也报答不了,我只要喘着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做一些事情。张玉华的第二妈妈是民母,张玉华在战斗当中多次受伤,都是人民百姓救助的张玉华。在**孙祖战斗中张玉华的手臂被子弹打穿,子弹一直在张玉华体内**年,当时老百姓用担架救出了张玉华,又一口饭一口水救活了他。在张玉华走南闯北的战斗过程中,人民群众一次次的支持拥护部队,这些事情是张玉华一次次的亲身体会到的,军**,民拥军。人民军队打胜仗是依靠人民,人民群众的胜仗为了人民,张玉华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间。张玉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张玉华第六次来到曾经亲身参加胶东抗战第一枪纪念馆的时候向***的少先队员代表捐赠了自己的藏书,并现场在扉页上写道“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他勉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张玉华对于民母这样说到:我永远也报答不了。我只要喘着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做一些事情。张玉华就是本这个信念,看不得人民群众受苦受累,一直在为人民群众做事。张玉华一直视金钱如粪土。这些年来,他的工资留**%,其余**%都捐出去了,累计为贫困群众和学生捐款捐物达百万元。他挥着臂动情地说:“我就想不通有的人有了几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留十万二十万就够啦!所以是领了工资就捐,再领再捐,我是年年捐。”张玉华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的心语:“我做的还很不够,我还要继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老党员,活着就要为党为国为民赤诚奉献,这样才能无愧于组织的培养。我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才一步一步走上革命的道路,不管生命多长久,我要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也算尽一名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吧!” 第三个是我的党母,我的的信念是,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张玉华的第三个妈妈是党母。张玉华是这样介绍自己的第三个妈妈的:是党培育我成长的,是党指引我走上革命道路的,靠党的培养教育,才有了我的今天。张玉华对第党的信念是,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张玉华的思想永远充满着哲学辩论的思想,张玉华一直在关心着国家大事,一般党的规定他严格按照要求办。张玉华说儿不嫌母丑,党再有错误,也是我的妈妈,我们不能指责她,只能提建议,提善意的建议。所以张玉华在看到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张玉华都会向党中央上书提出自己的建议。他工作不怕苦,他有句话叫“抢险救灾不怕死;坚持真理不怕受迫害”。张玉华****年*月**日看到《人民日报》登载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等文章,张玉华当晚就召集身边工作人员和在**的子女开会学习。还特意打电话给远在**、**的子女们,要求他们积极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弄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把握共产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张玉华曾经郑重地对子女们说:“如果你们不紧跟党走,就不配做我的后代!” *.*.*.**(文字)二学健身。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健康**是可能得。自己健康就能为党多做些工作,为党少添些负担,这便是张玉华的生命观。为此,他学起老年健身,从报纸杂志上剪贴的健身资料已有**本之多。 *.*.*.**(实物)《本草纲目》《中老年保健知识大全》及关于保健知识的笔记 *.*.*.**(图片)张玉华打太极、健身 *.*.*.**(实物)全军健康**老干部证书 *.*.*.**(图片)关于张玉华保健方便的报道 *.*.*.**(文字)一为老年人服务。张玉华通过之前学习的保健知识,为经过战争年代的老兵讲解调理健身的方法,义务发送自己总结出来的调整方法,去各类干休所讲保健知识。 *.*.*.**(实物)张玉华给干休所讲课的照片及调解身体方法的药方 *.*.*.**(图表)张玉华讲老年保健课去过的单位名录 *.*.*.**(照片)讲课照片及笔记或者讲稿 *.*.*.**(文字)张玉华给老同志讲课都讲些结合刷牙、洗脸、饮食、喝茶、走路、睡觉等日常生活的健身方法,老战士们都普遍反映讲的通俗易懂,不花多少钱就能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图片墙)张玉华给各个干休所讲课的照片的合集 *.*.*.**(文字)张玉华在从参加雷神庙战斗时,有一颗子弹打进张玉华的腹部,这颗子弹陪伴张玉华七十多年,在一次给老战士们讲保健课的途中,在机场下飞机安检时,金属检测仪一直报警,机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这颗子弹的故事,当时机场的所有人员起立敬礼。 *.*.*.**(口述历史)范秘书讲这件事情的视频 *.*.*.**(文字)二为在职干部服务。张玉华退休以后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积极地为在职的领导干部献言献策,张玉华在退休后关心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从他居住社区的卫生问题一直到军队的裁军问题,他在一百岁的时候还因民兵预备的训练问题向领导干部提建议。 *.*.*.**(实物)张玉华给中央军委建议关于军队精简整编的建议 *.*.*.**(文字)****年**月*日,张玉华向组织关系所在的群工部党支部写信,提出离退休老同志参加义务服务活动的建议,并对义务服务的对象、项目、方式、时间、步骤等提出了具体办法,党支部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画)张玉华带头义务服务活动 *.*.*.**(文字)****年*月*日,张玉华以四十军的一名老战士身份写信给四十军党委,对军史的编写工作提出建议,引起四十军党委的重视,对四十军军史的编写和宣传起了促进作用。 *.*.*.**(实物)有关四十军军史编写的建议及四十军党委的回信及四十军军史作品集 *.*.*.**(文字)除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张玉华还提出过许多其他的建议,谈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估计问题;谈整顿党风问题;谈国有企业党委制问题;给国家体委写信;谈加强男足队伍的建设问题;给总政于永波写信谈八一女篮郑海霞的安排问题等各类建议。 *.*.*.**(实物)张玉华各种问题的建议手稿 *.*.*.**(文字)****年发生长江***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张玉华知道消息后立即给**省政府联系,建议如何抗洪救人,因为在**当过省委书记的原因,张玉华的建议非常有实效,所以被立即采纳,为党和人民减少了损失。 *.*.*.**(照片)长江抗洪的照片 *.*.*.**(文字)三为青少年服务。张玉华一直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主动与社区里的小学联系,并说明讲课不要报酬,分文不取,不要招待,茶水自备,不要接送,车辆自带。他每次讲课前都认真准备,特别注意结合当前形式任务和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每一课都力求主题集中、观点鲜明、材料详实。 *.*.*.**(图片)张玉华在****中心小学、张玉华在家中给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文字)张玉华曾经了解有些教师不安心教学、想下海赚钱的思想问题,给党员讲了一堂树立革命人生观的党课。这次党课在《**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老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报纸)《**晚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老年报》的报道 *.*.*.**(实物)张玉华做的笔记或者讲稿 *.*.*.**(文字)随着年龄的增长,张玉华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其长时间站立,但即使坐在轮椅里,张玉华也坚持为孩子们讲课。张玉华给孩子们讲的第一堂课便是“胶东抗战第一枪”雷神庙战斗的故事,讲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英勇献身的故事激励青少年。 *.*.*.**(图片)张玉华在雷神庙给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文字)张玉华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唱戏、钓鱼、练字。只不过张玉华唱戏都会去部队进行慰问演出,钓到的鱼都分给了社区困难群众,练字的内容大都是在纪念革命先烈。 *.*.*.**(图片)张玉华在唱戏进行慰问演出。 *.*.*.**(实物)张玉华平时练习唱戏的磁带及录音机。 *.*.*.**(图片)张玉华钓鱼的照片。 *.*.*.**(实物)张玉华钓鱼的渔具。 *.*.*.**(实物)张玉华书画作品及生前所用印章 *.*.*.**(图片)张玉华为胶东人民题字 *.*.*慈善将军 *.*.*.*(文字)****年**月**日,张玉华的夫人刘振华逝世,这对一起走过近**年的革命伴侣已然阴阳两隔,张玉华悲痛万分,蓄起胡须怀念亡妻。在刘振华去世的当天,张玉华在日记中痛苦到惊天动地。刘振华了解夫人喜欢喝红酒和绿茶,一直在张玉华去世之前,刘振华的照片前都会一直摆着绿茶和红酒。 *.*.*.*(图片)张玉华与夫人刘振华 *.*.*.*(文字)张玉华的夫人去世后,有一笔抚恤金,张玉华把这笔钱取出来后全部捐给了华华基金会,用于资助**老家的贫困儿童。 *.*.*.*(★展项)红色浪漫伉俪情深,讲述张玉华与夫人刘振华的故事。 *.*.*.*(文字)张玉华自****年离休后**多年来,他投身慈善事业,坚持捐款助学,捐资扶贫,用自己的收入先后向全国各地贫困群众、学校捐款。有的人说他捐款**万,有的人说他捐款**万,具体的数字谁也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他的爱心到达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张玉华捐款**多年如一日,仅捐赠的大米就有**万斤左右,****年他获得了“**好人”的殊荣。 *.*.*.*(实物)**好人奖杯、各类捐款证明 *.*.*.*(展项)张玉华捐款的中国地图 *.*.*.*(文字)老将军视金钱如粪土。这些年来,他的工资留**%,其余**%都捐出去了,累计为贫困群众和学生捐款捐物达百万元。有人劝他少捐点,他挥着臂动情地说:“我就想不通有的人有了几十万想百万,有了百万想千万,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留十万二十万就够啦!所以是领了工资就捐,再领再捐,我是年年捐。” *.*.*.*(文字)从****年到****年,张玉华每年都要向所住的颐和路社区的低保户送去****斤大米。****年的时候,张玉华还向*******街道的特困居民捐献了***公斤大米,并委托军区某干休所送到居民手中。****年,他又为受灾严重的********单王乡送去****公斤优质大米。他总说:“我的钱来自人民,节省下来,还用于人民”。 *.*.*.**(照片)张玉华为困难群众捐款 *.*.*.**(照片)张玉华为社区群众捐赠物资 *.*.*.**(文字)****年*月**日,**省***发生*级特大地震,张玉华老将军立即让警卫员送*****元到社区,为灾区人民捐款。这*****元其实是他所有的存款。在****年冰雪灾害中,他已经向**、**等捐款*****多元,后来又先后向**残疾人村、**、**、**慈善总会、**贫困地区等地累计捐款将近*****元。**大地震发生后张玉华看到消息,问秘书银行卡上还有多少钱,秘书说钱不多了,建议发了工资再捐,张玉华批评了秘书:“工资能等,灾情可等不得!”随后,向子女借钱捐了款。 *.*.*.**(照片)张玉华向灾区捐款 *.*.*.**(文字)张玉华到居委会了解情况,了解社区有多少困难群众,张玉华每到节假日便会到贫困户家中进行慰问,送给他们鱼、肉、油、大米、针线盒、小梳子、小镜子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实物)针线盒、小镜子、梳子等 *.*.*.**(口述历史)社区贫困群众陈桂兰采访视频 *.*.*.**(实物)各类捐款收据 *.*.*.**(图片)张玉华慰问困难群众、张玉华给社区党组织的党费、捐款明细 *.*.*.**(文字)对于困难群众,张玉华十分慷慨,然而对于家人,老将军却显得比较“苛刻”。张玉华的前警卫员赵廷民回忆道,之前,首长的儿媳妇想买一辆车,钱周转不开,想和老将军借两万块钱暂时用一下。他跟老将军报告后,“首长很不高兴。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能管孩子一辈子。那些贫困人连口饭都没得吃,你还开起车了。开车可以,但要自行解决。” *.*.*后世遗言 *.*.*.*(文字)张玉华早在****年就提前写好了后世遗言,要求丧事一切从简。活着为了人民活着,死去也要为人民着想,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不去做与组织无益的事情,或者有损的事情。*、不发唁电、唁函;*、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举行最后致哀仪式;*、不要花圈、花篮;*、不要挽帐、挽联;*、不收礼品、礼款;*、不要寿衣、寿鞋;**、不用骨灰盒。 *.*.*.*(照片)后事遗言的手稿 *.*.*.*(实物)后事遗言的手稿 *.*.*.*(文字)后事可办的有:*、可留张遗容照片;*、可将遗体解剖研究;*、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可取出腹内子弹,装入瓶内留给后代做“不忘过去”的纪念物;*、可用纱布将骨灰包好,埋在一棵树下,起点肥效作用,注意防止水土流失污染环境;*、可绘制要图,让后代有机会看看那棵树的成长。 *.*.*.*(★展项)奉献丰碑,讲述张玉华一生奉献的故事。 一位老将军生前的下属,用这样一首诗歌向老将军致敬,向一个时代致敬: 风卷残云, 雷惊天边, 挟一缕厚德之魂长逝。 举座悲咽, 战火烽烟, 染血枪林。 生前身后清风两袖怀瑾握瑜, 廓然无累, 唯体内七十余年留存之弹, 予后世子孙万古丰碑。 君未埋骨**, 有**之志万古长青。 君埋骨长青树下, 未有不渝矢志随死而渝。 春秋往复竹枝节节而长, 岁月涤洗凡尘俗世淹没而难闻, 独君之皎皎, 任夜静茫茫, 微微一笑而对万里长空。 *.*.*大爱天下 *.*.*.*(文字)张玉华不仅仅把工资的大部分捐给了国家和人民,在生命的最后一次张玉华想的是把自己身体也要捐献给国家。****年*月**日*时**分,张玉华将军在**因病逝世,为了尊重张玉华的遗愿,亲属与***红十字会联系捐赠遗体,用于器官捐献和遗体解剖研究,经医院对张玉华的身体进行检查,只有眼角膜可以继续使用,于是,这位奉献了一生的老将军,在离世后仍然用自己的奉献,给他人带来了光明。 *.*.*.*(照片)张玉华逝世、素描敬礼画 *.*.*.*(实物)张玉华捐赠眼角膜的证书。 *.*.*.*(文字)张玉华遗体告别那天,家人谨遵其遗愿,丧事简朴操办,仅为其设个小灵堂。张玉华一辈儿的老人基本都没了,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周边社区自发赶来了一百多人前来吊唁,场面催人泪下。 *.*.*.*(视频)社区群众参加张玉华遗体告别仪式 *.*.*.*(★展项)一条红围巾,讲述社区困难群众陈桂兰对张玉华的深刻感情。 一条红围巾 ****年*月*日晚,“感动**”****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如期举行,在众多获奖者中,有一位荣获“特别奖”的老人却无法到场了。他,就是张玉华,****年*月**日,张玉华老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逝世,享年***周岁。代替老将军上台领奖的,是他的二儿子张建政,他特地从**赶来参加颁奖仪式。令人值得注意的是,上台领奖时,张建政脖子上戴着父亲生前的一条红围巾,他说,这条红围巾是**颐和路社区的一名残疾妇女亲手织的,她是父亲曾经帮助的人。这条红围巾,是父亲数十年来从事慈善事业的一个缩影,它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无私的大爱,是一名老党员对于人民的悉心关怀,更是群众对于老将军的深深牵挂...... 时间回到*年之前,在***颐和路社区有一位叫陈桂兰的孤寡老人,因为家庭条件贫困,所住的房子常年阴冷潮湿,在她还在上中学时,就患上了类风湿。近二十年来,她的病情更加严重,多年只能靠轮椅行动,苍老的双手不合常理的扭曲着,似乎在诉说她这么多年的悲惨命运。在陈桂兰的心中,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让她留恋的,受了一辈子的苦,她已经渐渐地关上了自己的内心,对周围的人情冷暖越来越麻木,仿佛她已经不再属于这个世界了。然而,一位老人在这个时候走进了她的生活,让陈桂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颐和路社区的凌红书记来到了陈桂兰家。如果说还有什么能让陈桂兰觉得世间的温暖,那么社区的凌书记绝对要算得上数,她是为数不多的,让陈桂兰觉得温暖的人。所以,当凌红书记来到陈桂兰家时,她还是从麻木的表情中挤出了一丝微笑。 凌书记看到陈桂兰便热情又焦急地说:“陈阿姨,一会咱社区有个‘大官’要来社区看看您,您快收拾收拾跟我走吧!” 陈桂兰此时有点发懵,什么“大官”?社区书记不就是个“大官”么?他为什么要来看我?要知道,在陈桂兰这辈子里,从来没有与什么“大官”有过任何交集,她甚至对什么是“大官”完全没有概念。 凌书记看到陈桂兰愣在那里,没有多说别的,便帮她穿上外衣,推着她回到社区办公室。办公室里还有几位跟陈桂兰住得不远,一样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老人。不一会儿,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楼下,一位穿着很旧的灰色粗布衣服、年纪看起来很大却又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一个穿着军装的的小伙子的陪同下,来到了陈桂兰家里。 陈桂兰其实已经回忆不起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她觉得那天就像是一场梦一样,只记得那位瘦高的老人一直在笑,一直在拉着他们这些人的手,让他们就叫他“张大哥”,特别的平易近人。他还能记得的,就是那位老人一直在说的两句话:第一句是,我是党教育出来的,我是人民的儿子,我要把我的一生,把党给我的经费,我要用在你们身上;第二句是,我的车就是你的车,你们只要有什么困难的,直接可以用我的车。 如果是那天在场的人,看到陈桂兰的表现,一定会觉得她像个木偶,总是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但是陈桂兰自己心里清楚,她那天的心情是这么多年来很少感受过的,温暖、被人亲近、被人在乎。回到家后,陈桂兰随身多了许多油、米、面,甚至还有现金,她不是没有接受过捐助,但是这是第一次,她觉得自己不是被施舍,而是家里人给她的温暖。 以后,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还有一些公益上的节日,“张大哥”都会来到社区看陈桂兰和其他的困难群众。陈桂兰这次能清晰的记得,第二次“张大哥”来看他们的时候,他上前拉着陈桂兰的手,丝毫没有介意那双手扭曲的形状,亲切地问候:“姑娘你来啦?”就是那种不像“大官”和老百姓的对话,就是亲人与亲人之间的,家人与家人之间的那种沟通。陈桂兰也是渐渐地才知道,“张大哥”叫做张玉华,是一位退休的将军。而将军到底是个多大的官?她只知道很大很大,比他们的社区书记要大得多。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七八年,在张玉华老将军的关怀下,陈桂兰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她的内心越来越开朗,笑起来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她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之外的人,她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爱,她也要把这份爱分享给其他人。当张玉华老将军再来看她的时候,他对老将军说:“我现在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就把我这份,捐给比我更困难的人。” 陈桂兰还想着呢,老将军今年再来看她的时候,她一定要给老将军一个大大的礼物。周围有的群众劝她,说她手不方便,就不要给老将军送礼物了。然而陈桂兰态度很坚决,一定要亲手表达出她的心意。她想,送给老将军的礼物,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它,但一定要是她真诚的心意。 陈桂兰决定亲手织一条围巾,一定要织好,用心去织。两个毛线针,她一只手抓不太牢,另一只手伸不直,她就用两只手抓住一根毛线针,另一根夹在胳膊肘里,用尽全身的幅度和力气去绕线,一针一针地去勾线。就这一条围巾,常人一天就能织好的,而她织了五个日夜。虽然很辛苦,但是陈桂兰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是送给老将军的,是送给亲人的。再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她又能见到老将军了,她心里盘算,这次见到老将军的时候,她要为老将军戴上这条红围巾,还要为他唱一首《是你给我爱》,这是她现在最大的心愿。 ****年*月**日的这天,陈桂兰偶感风寒,便到医院看病。正在她挂吊针时,社区凌书记给她打来了电话,电话中,凌书记只是低低地说道:“老将军走了。”陈桂兰心里面一愣,紧接着就如同五雷轰顶一样,感觉整个世界旋转了起来。心情稍微平复后,她立马跟护士讲:“护士你给我拔掉!”护士说:“为什么呀,还有一点点水了。”陈桂兰只说她有事,拔掉针头,便往老将军家中赶去。 陈桂兰不知这一路是怎么赶来的,她的内心充满了酸楚和悲伤:老将军怎么就走了呢?我还要为他戴上这条红围巾,我还要给他唱一首歌,他怎么突然就离我们而去了呢?到了老将军设在家中的灵堂以后,陈桂兰看见了老将军的遗像,心里面那种悲伤的心情就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如同洪水决堤一般哗哗地淌下来。 张玉华老将军的儿子看到陈桂兰这样伤心,怕她在这个场合下心情过于激动伤了身体,便推着陈桂兰离开了灵堂,反过**慰陈桂兰说:“谢谢你了,今天能够来送我爸爸。你们不要太悲伤了,我爸爸很惦记你们这些街坊,临走的时候还说让我们以后多去关照你们。” 陈桂兰一直哭着到外面,一直在流泪,她把藏在怀里的红围巾拿了出来,递到了老将军儿子的手中,抽泣着,几乎是用着最后一点气息说道:“这是......我为你们父亲......织的围巾,就差......就差这么几天啊,我就能......把这条围巾给他戴上了啊,我们......舍不得他啊!” 爱是夏日的风,爱是冬天里的一把柴,爱是陌生人的相助,爱是路遇者的慷慨......陈桂兰回到家中后,反复唱着《是你给我爱》这首歌,她这首歌中的每一句歌词好像都是为张玉华老将军谱写的。她相信,就算老将军去世了,他走了,他在天堂也会听得到这首歌的。 如今,那条红围巾的主人已经变成了张玉华老将军的孙女,这条红围巾就如同爷爷的遗志,在他孙女的心中继续传承者。就在那年的中秋节,老将军的孙女围着那条红围巾,来到了社区困难群众当中,继续着爷爷的慈善事业。而那天,陈桂兰的眼睛又湿润了,透过湿润的眼睛,她看到那条红围巾,格外的温暖,格外的绚烂。 *.*.*.*(文字)张玉华走了,张玉华作为**军区的副政委、**国的省委书记,作为党的高级领导留给子女和后代什么遗产呢?张玉华生前的住处和一般农家小院别无两样。生活十分简朴,平时吃的饭菜大多是生前在院子里种的青菜、茄子之类,有时候一天只吃一碗简单的面条。一件衣服穿很多年,甚至袜子上都有补丁,穿到不能再传才舍得扔掉,秘书把他破旧的衣服扔掉,被张玉华训斥了一顿,洗洗又穿了两年。张玉华的消费观就是吃不求精,穿不求洋。他的手表从上世纪**年代戴到去世。亲戚送他一幅刺绣,工作人员问他要不要裱一下,他却让直接用胶布粘在床头上方的墙壁上。 *.*.*.*(实物)张玉华生前的餐具用品、带过的手表、穿过的衣服 *.*.*.*(文字)张玉华晚年外出讲课、看老战友或者外出考察,都要按照不能超过四菜一汤的标准,并且要求自己交伙食费,无论接待方怎么劝说都要按照标准来执行。 *.*.*.**(实物)张玉华交伙食费的单据 *.*.*.**(★★★展项)张玉华起居室及卧室还原 *.*.*.**(文字)张玉华是**位雷神庙战斗英雄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至此,雷神庙战斗英雄的故事也拉上了帷幕,但是雷神庙战斗英雄的勤政为民、矢志奉献的精神还在指引着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仅仅是个开端。 尾厅 ★★★展项:英雄永生 采用环绕屏幕形式,综合运用声光电手段,播放雷神庙战斗群英馆教学小结视频,表达出雷神庙战斗英雄“身虽死,魂不灭”,其传承下来的奉献精神永远流传。
文件下载

为你推荐 相关的其他招标项目信息

投标提示

为保证您能够顺利投标,请在投标或购买招标文件前向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咨询投标详细要求,有关招标的具体要求及情况以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的解释为准。

加载中...

广告

加载中...

广告